今年6月18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批准了一项针对伊朗的军事打击计划。消息一出,全球目光都聚焦到了中东。
美军三大航母战斗群,包括“福特”号和“尼米兹”号,已经在中东集结完毕。B-52和B-2隐形轰炸机也部署到了西班牙等军事基地,战云密布。
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预期的攻击命令却迟迟没有下达。这并非简单的犹豫不决。
在许多观察家看来,这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极限博弈,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。华盛顿似乎在试图用战争的“幽灵”作为武器。
意图压垮德黑兰的意志,让其屈服。可眼前的对手,早已不是2003年那个伊拉克。
华盛顿的“幽灵战争”:威胁即武器
回顾近期事件,特朗普总统的言论充满矛盾。他先是声称尚未决定是否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,随后又明确表示美国追求的是“彻底的胜利”。
这种反复,无疑是在对德黑兰施加心理压力。特朗普甚至透露,他已批准对伊朗的攻击计划,但尚未下令执行。
他同时声称伊朗曾请求谈判,但“为时已晚”。伊朗方面则立即驳斥,斥之为彻头彻尾的“谎言”。
这种“批准但不执行”的策略,其本质是一场成本更低的心理战。通过大规模军事部署,美国营造出“随时可以动手”的压迫感。
其战略目标明确,就是“彻底摧毁伊朗核能力”。特别是福尔多核设施,深埋地下60至70米,常规武器难以奏效。
这暗示着,美国可能需要动用特有的“钻地弹”才能将其摧毁。这份能力,似乎成为了华盛顿对德黑兰施压的终极砝码。
美国的剧本清晰明了,意在逼迫伊朗屈服。然而,德黑兰并未按其预想的那样,选择妥协。
德黑兰的反击:不退反进,加码赌注
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,伊朗展现出异常的强硬。今年6月13日,伊朗就对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的报复性导弹与无人机攻击。
这轮攻势是对以色列先前行动的回应,标志着冲突的迅速升级。从6月13日至18日,双方展开了持续一周的对攻。
伊朗宣称其“法塔赫”高超音速导弹成功突破以色列防御系统,甚至高调宣布“完全控制以色列领空”。
在这一周内,伊朗共发射了超过400枚导弹和1000架无人机。以色列方面则对伊朗的核设施、导弹基地及军事目标进行了空袭。
截至6月18日,伊朗方面报告了585人死亡、1326人受伤的惨重伤亡。以色列也有24人死亡,超过1300人受伤。
伊朗的军事反击不仅没有收敛,反而展现出将威胁转化为现实的能力。它不时暗示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威慑力。
全球约五分之一的石油供应经此要地。一旦海峡被封锁,全球油价可能飙升至每桶150美元以上,直接冲击全球经济命脉。
这种威胁将巨大的经济压力传导至美国及其盟友,以此作为对美国军事施压的反制。
在外交层面,伊朗也展现了“边打边谈”的灵活性。尽管与美国隔空喊话,德黑兰仍同意于6月20日与欧洲在日内瓦举行核问题会谈。
此举旨在分化对手阵营,为自己争取更多国际空间。然而,美国明确表示不参加此次日内瓦会谈,这无疑削弱了会谈的决定性作用。
伊朗之所以有底气与美国进行这场高风险博弈,是因为当前的世界格局和伊朗自身的实力,已与2003年截然不同。
旧剧本失效:不再是伊拉克
将当前的伊朗局势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进行对比,会发现历史无法简单重演。当年,美国以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”为借口。
绕过联合国,采取了单边主义行动。然而,两次事件的对手实力存在根本差异。
2003年的伊拉克军队不堪一击,难以有效抵抗美军的攻势。而如今的伊朗,拥有强大的非对称作战能力。
它掌握成熟的导弹、无人机技术,完善的地下导弹网络,并具备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能力。此外,伊朗还在中东地区拥有强大的代理人武装。
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。2003年,美国在全球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。如今,中俄在联合国安理会明确反对单边军事行动。
两国为伊朗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支持,形成强力制衡。同时,包括沙特、土耳其在内的更多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,也公开反对美以的军事行动。
美国如今在国际舞台上显得更加孤立。美国自身的国力也无法与当年同日而语。
2003年,美国经济状况良好,民意对战争支持度较高,能承受长期军事投入。而今,美国国内政治撕裂。
经济面临诸多挑战,难以再承受另一场代价高昂的长期消耗战。这些深层次的差异,使得美国无法简单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。
正是因为旧脚本的失效,这场心理战的天平开始摇摆。美伊双方都面临着骑虎难下的困境,这使得中东局势滑向了更加危险的深渊。
悬崖边缘:谁也输不起的牌局
那道“悬而未决”的攻击命令,已将美、伊、以三方都锁定在一个极度危险的僵局之中。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压力巨大。
其“箭”式防空导弹即将耗尽,军事行动的持续性严重依赖美国的支援。它迫切需要美国下场,彻底解决伊朗的核问题。
伊朗则已将威慑拉满,宣告“绝不投降”,警告美国若插手将“吃大亏”,其强硬立场使其退无可退。
而美国若此次战略性的“虚张声势”被看穿,其在全球的信誉将受到严重打击。如果真的开战,美国可能陷入比伊拉克战争更深的泥潭。
这场极限心理战,正演变为一场谁也输不起的“胆小鬼游戏”。任何一方的误判,都可能引爆整个中东地区。
随之而来的将是难以预料的人道主义灾难、全球经济的崩溃,以及区域核扩散风险的急剧加剧。沙特、土耳其等国可能因此寻求发展核武器。
笔者以为
最终,打破当前僵局的关键,或许不再于谁的军事肌肉更为强大。它更可能取决于美国能否放下其“我说了算”的霸权思维,回到多边谈判桌前。
否则,这场精心策划的“幽灵战争”,恐将最终召唤出一个谁也无法控制的真实魔鬼,吞噬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。
扬帆配资-苏州股票配资公司-低息配资官网-在线炒股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